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膳食 > 烹飪技巧 > 米飯夾生怎么才能做熟?米飯夾生吃了有什么影響?[圖]

米飯夾生怎么才能做熟?米飯夾生吃了有什么影響?[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8-12-12 09:04 米飯大米做飯炒菜

很多人平時做飯的時候都經(jīng)常容易出現(xiàn)一些小狀況,例如比較常見的包括有米飯煮夾生了,而出現(xiàn)這種情況后大多數(shù)人都并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夾生的米飯再次做熟。那么米飯夾生怎么才能做熟?米飯夾生吃了有什么影響?米飯夾生了怎么辦?

米飯夾生怎么才能做熟?米飯夾生吃了有什么影響?(1)

1、米飯夾生怎么辦

1)若米飯夾生并不很嚴重,您可用筷子在米飯中扎一個個小洞,再往小洞中倒入少許開水,將爐火重新打開,過十分鐘后再食用,口感就會改善許多,夾生味會基本消失,不影響正常食用。

2)飯燒夾生時,不要翻動夾生飯,只要按10∶1的米酒比例向夾生飯中均勻加入黃酒,然后,把鍋放回爐子上,再用文火燜,約過十分鐘,等黃酒基本揮發(fā)后,米飯也就不夾生了,吃起來不但沒有酒味,而且格外香。

3)如米飯夾生嚴重,米粒內層仍為粉質或硬質,則較難補效。不過您也大可不必浪費這鍋飯。加入適量開水后,將米飯搗碎,拌均勻,重新加熱蒸煮,就成了一鍋泡飯,不妨礙食用。

當然,以上方法也只能盡量補救,很難徹底去掉米飯的夾生味。因此,防止米飯夾生的關鍵還在于煮飯時要加適量的水。

2、米飯夾生注意事項

如果大部分都是夾生飯,一定要用筷子扎幾個洞,這幾個洞要均勻分布,多扎幾個也行,不然很難再熟的。

注意再次放水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飯就爛了,太少還是夾生的。

再次燜飯的時間可以長點,確保熟透。

3、米飯夾生的原因

干飯煮不熟的原因是,飯熟了之后,會變成一種膠質體,對水分的隔絕能力會大大增加。這個原理就好地空地挖坑灌水,水很快就滲透光了,但是長期使用的水池比如魚塘因為底部有很多淤泥,所以水就不會漏光。夾生就是這樣的道理,因為火力不足煮得太久,米粒表面膠質化隔絕了水分進入米粒內部,所以再煮就很難煮熟了。

電飯煲煮成夾生飯的原因

用電飯鍋煮米飯,出現(xiàn)半生半熟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內膽鍋底受熱不均勻。其原因大體上有三種:①鍋底變形,鍋底與發(fā)熱盤只有有限的點接觸;②由于日常使用沒有保持鍋底的清潔,致使鍋底結垢,在鍋底和發(fā)熱盤之間形成一個絕熱層;③限溫器磁鐵老化,磁性減弱,沒有達到設計的限制溫度就失磁下落,切斷了發(fā)熱盤電源。

前兩種情況都是使得發(fā)熱盤的熱量不能有效地傳導到鍋上去,最后一種情況則是在米飯沒有達到所需的熟化溫度以前,過早地切斷了電源。

4、如何科學吃米

(1)盡量讓米粗

所謂粗,就是盡量減少精白米飯,它們的血糖反應過高,對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一些營養(yǎng)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雖說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時不妨用部分“粗”糧和大米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放在水里泡一夜,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熟。

在烹調米飯米粥時,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yǎng)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

(2)盡量讓米淡

盡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血脂更多地升高。因此,炒飯最好少吃,加香腸煮飯,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來拌飯,也應當盡量避免。另外,盡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于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需要解釋的是,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一類的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則的。醋本身可降低血糖反應,并能幫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魚也是對心血管有利的食材。只要同時不吃過咸的菜肴,紫菜飯卷是相當適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3)盡量讓米色

精細的白米飯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并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yǎng)價值。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紅色的胡蘿卜、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卜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于預防眼睛的衰老。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