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 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做![多圖]

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 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做![多圖]

大眾健康網 2018-12-15 00:49 寶寶生病寶寶感冒

在換季的時候,寶寶的身體免疫力差,就容易感冒發(fā)燒了,家長也著急,就只好帶著孩子去醫(yī)院看看。孩子很小,而醫(yī)院往往都是人潮涌動的,并且空氣中也夾雜著一些病菌的,搞不好孩子就被二次感染了,家長在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的時候,注意這些。

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 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做!(1)

1、帶寶寶看病注意

咳嗽容易咳出肺炎,盡快鎮(zhèn)咳

孩子咳了好幾天,吃不好睡不好,這樣下去會咳出肺炎的,趕緊給喝止咳藥吧!

咳嗽是人體生理性保護機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辦法。嬰幼兒的呼吸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咳嗽反射能力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給予強力止咳,會導致痰液滯留在呼吸道,將加重病情甚至可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

呼吸系統(tǒng)任何部位的炎癥都可能會出現發(fā)熱、咳嗽等癥狀,咳嗽只是肺炎的部分癥狀,而并非引起肺炎的原因。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明確建議,不應給 2 歲以下的孩子使用任何一種非處方止咳藥。右美沙芬、可待因等藥物的鎮(zhèn)咳機制主要是抑制延腦的咳嗽中樞,很多研究結果證實不建議給 6 歲以下兒童服用止咳藥,他們認為副作用(藥物可能存在威脅生命的嚴重副作用)遠遠超過藥效本身。

正確做法:

注意保持空氣新鮮流通,相對濕度 60% 左右。保持呼吸道暢通,及時清除分泌物。

輕微的咳嗽建議多拍背助痰排出;嚴重的咳嗽可考慮霧化吸入化痰劑、支氣管解痙劑等有助緩解。如果是細菌或支原體引起的,要針對病原微生物治療。讓孩子多休息、多飲水等。

不給孩子做霧化,治療比輸液的危害大

霧化聽說有激素!霧化和吸毒一樣可怕!對孩子副作用特別大!

其實,霧化與口服、輸液等一樣,霧化只是一種給藥方式。

霧化裝置將藥物變成氣溶膠狀態(tài)的微粒,使得藥物可以通過呼吸道直接到達病灶,藥物不需要經過血液循環(huán),因而給藥劑量低,全身吸收少,霧化的安全性更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霧化治療的藥物和劑量,所有霧化藥物都不是非處方藥物,霧化治療一定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自行增加減少藥物或藥物劑量。

目前國內沒有兒童專用的抗生素和抗病毒類的霧化制劑,中藥制劑也不推薦霧化使用。

正確做法:

請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霧化治療。

給孩子輸液吧,比吃藥康復得更快

孩子一天都不退燒,趕緊要醫(yī)生給輸液吧,一輸液就好,吃藥太慢了!

WHO 合理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

靜脈輸液是代替或者彌補經口液體攝入的不足和作為靜脈用藥的媒介,其效果除了快速補充體液,由輸入的藥物成分決定。靜脈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雖然藥效發(fā)揮會更快,但如果藥物有不良反應,顯現得也會更快、更嚴重。

而且,因為輸液本身的操作,也可能導致各種輸液反應,比如,滴速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者存在不溶性的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問題。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因為兒童的肌肉不發(fā)達,如定位不當,很容易傷及血管和神經,因此,除了疫苗接種之外,一般很少給兒童肌注藥物。

正確做法:

不輕易選擇輸液,那些能夠自愈的,或者通過霧化、口服用藥能夠治愈的,肯定不要選擇輸液治療。

但是當病情嚴重需要輸液時,比如,患者出現昏迷、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等情況,也不要盲目拒絕。

流感期間,吃點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來預防吧

流感太可怕了,趕緊給孩子吃點藥預防流感吧!

除疫苗之外,各種預防性用藥都是無稽之談。

普通感冒 90% 以上是病毒感染導致的,為自限性疾病,病程大約 1 周左右。

抗生素可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生長,但對病毒無效。大家平時說的「消炎藥」很可能就是「抗生素」。以如下規(guī)律命名藥物名的抗生素占九成以上:**霉素、**西林、頭孢**、*硝唑、**培南、氟*酸、**沙星、磺胺**,等。查一下你家的藥箱,千萬別把他們當成萬能藥自行服用!

抗病毒藥物有很強的毒性,目前抗病毒藥物還不能做到只影響人體細胞內的病毒而對人體細胞無明顯損害。除非是嚴重的病毒感染,普通的病毒感染通常并不需要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常見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完全可不用藥物治療而痊愈,即使針對某些癥狀做些適當護理用藥,也只是為了讓人體感覺更加舒適些而已。

正確做法:

不需要使用藥物的時候請不要擅自使用藥物,另外,能用單一藥物的時候請不要輕易選擇復合制劑!如果出現感冒癥狀,對癥護理同時,也只是針對某一癥狀用藥。

發(fā)熱容易引起驚厥,盡早給予退熱藥物

聽說驚厥史的孩子不能燒太高,所以 38 度就要喂退燒藥。

「熱性驚厥」是體溫驟然上升或者驟然下降導致大腦出現異常放電活動,從而引起全身肌肉的痙攣性發(fā)作,其實熱性驚厥沒有溫度高低的限制,有些孩子發(fā)熱到了 40℃ 也不會發(fā)生抽搐,而有些孩子發(fā)熱不到 38.5℃ 就可能會發(fā)生抽搐,甚至有些孩子是在降溫過程中發(fā)生抽搐的。

迄今為止并無權威證據顯示退熱藥物可有效縮短發(fā)熱的病程和預防熱性驚厥的發(fā)生。

其實,我們所有的對癥護理都是為了讓人體感到舒適,讓疾病能夠向著好的方向轉歸。

正確做法:

通常腋溫 38.5℃ 以上給予退熱藥物,當然,這也并非絕對,還要參考孩子當時的一般表現。

如果孩子的精神好、能吃、能喝、能玩,即使腋溫 38.5℃ 以上也還是可以考慮繼續(xù)觀察,暫時不使用退熱藥物;

如果孩子的精神不好,飲食不好,即使腋溫 38.5℃ 以下也可以考慮使用退熱藥物;

如果是在發(fā)熱的寒戰(zhàn)期測得數值略有不到 38.5℃,但那往往意味著體溫可能繼續(xù)迅速升高,而藥物從服用到起效大約需要半小時左右,所以,你可以根據孩子當時的表現和你以往護理的經驗,考慮是否提前使用退熱藥物。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兒科醫(yī)生們推薦使用的嬰幼兒退熱藥物主要有兩種: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參考說明書根據孩子的體重來計算劑量,不要自行聯合用藥,也不要輕易選擇復合制劑。

即使藥物選擇正確,劑量使用恰當,要達到理想的退熱效果,必須讓孩子攝入足夠的液體,補充水分是發(fā)熱護理的頭等大事,不然退熱藥就不能發(fā)揮良好退熱的作用。

此外,發(fā)熱的時候,如果體溫超過 41 攝氏度就需要考慮是否是中暑脫水等產熱散熱失調所引起的體溫上升,這個時候藥物降溫并沒有效果,必須使用水浴等物理降溫方法,快速降低體溫,并且盡快送往醫(yī)院以免危及生命。

腹瀉容易虛脫,立即使用止瀉藥
孩子拉肚子看著心疼,趕緊給吃藥止瀉吧!

前兩種多見,尤其是病毒感染,因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腹瀉也需要引起注意。

原則上講,止瀉藥一般只適用于嚴重的非感染性腹瀉,如果是感染性腹瀉立即止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滯留于體內,對病情好轉并不利,尤其是小嬰兒更可能加重病情。

正確做法:

腹瀉的治療重在預防和治療脫水,須避免不當用藥。強調盡早口服補液,強調繼續(xù)喂養(yǎng),強調脫水征的識別,強調補鋅治療,提倡母乳喂養(yǎng),推薦用新的低滲 ORS 配方。

腹瀉需要禁食,母乳和食物都要停掉

孩子吃啥拉啥,吃啥都會對腸胃造成刺激,母乳和其他食物都最好停一停。

腹瀉的治療重在預防和治療脫水,腹瀉時禁食的策略并不科學,一方面,進的少出的多,更加容易導致脫水,另一方面,可導致饑餓狀態(tài)下腸蠕動增加,反而加重腹瀉。

正確做法:

一旦發(fā)生腹瀉,要給予口服足夠的液體以預防脫水,并保證營養(yǎng)攝入。

6 個月以內的患兒,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應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并且增加喂養(yǎng)的頻次及延長單次喂養(yǎng)的時間,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可以繼續(xù)給予牛奶(必要時加 ORS 液);

6 個月以上的患兒,可以繼續(xù)食用已經習慣的日常飲食(必要時加 ORS 液),鼓勵患兒少量多次進餐,避免給患兒喂食粗纖維豐富的蔬果以及高糖食物。

母乳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的患兒若繼發(fā)乳糖酶缺乏,可暫時給予改為低(去)乳糖配方奶,一般 1 - 2 周后腹瀉好轉可逐漸轉為原有喂養(yǎng)方式。母乳喂養(yǎng)患兒也可以在母乳喂養(yǎng)的基礎上,添加外源性乳糖酶。

這七種常見的誤區(qū),是不是你也做過呢?

其實,孩子生病其實并不是一件壞事,也是孩子免疫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家長們要學習正確認識,不能憑經驗來做事。

了解這些必要的醫(yī)學常識,掌握基礎的孩子生病的護理知識,才能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做到心理有數,不慌不亂。

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 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做!(2)

2、寶寶生病的癥狀

1.情緒改變

從情緒變化能看出寶寶是否可能生病,健康寶寶在他的需求得到滿足后,精神飽滿、兩眼有神、不哭不鬧,而且容易適應環(huán)境,但生病的孩子情緒往往異常。

寶寶煩躁不安、面色發(fā)紅、口唇干燥常是發(fā)熱的征兆;而目光呆滯、兩眼直視、兩手握拳常是驚厥預兆;哭聲無力或一聲不哭往往提示病情嚴重。除以上明顯征兆外,寶寶還可能表現出萎靡不振、煩躁不安或愛發(fā)脾氣。父母要仔細觀察,及時發(fā)現,及時就診。

專家提示:

對于寶寶因疾病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父母一定不要對他呵斥,一方面要予以理解,另一方面更要愛護他。因為疾病和情緒可以相互影響,寶寶疾病會使他情緒發(fā)生變化,而不良情緒又會加重病情。

2.飲食改變

健康的兒童能按時進食,食量也較穩(wěn)定。如果發(fā)現食欲降低、食欲突增或者拒食的話,往往是寶寶患病的前兆。如:消化性潰瘍、慢性腸炎、結核病、肝功能低下、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缺鋅、維生素A或D中毒也都可能引起食欲低下。

如果嬰兒平時吃奶、吃飯很好,現在突然拒奶或無力吸吮,或不肯進食或進食減少,則可能存在感染的情況。

生病寶寶的食欲改變并不僅僅體現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還會使食欲增加,最典型的就是兒童糖尿病,多飲多食,吃不飽,即使吃得多,體重也還是不升反降。

專家提示:

對于由進食習慣不好而引起的食欲不佳,家長千萬不要對之用哄騙、打罵的方式來強迫孩子進食。

3.睡眠改變

正常的嬰兒一般入睡較快,睡得安穩(wěn),睡姿自然,呼吸均勻,表情自如。

生病的寶寶通常夜間睡眠狀況都不好,如:睡眠少、易醒、睡不安穩(wěn)等。各種疼痛,如牙痛、頭痛和神經痛等都會使寶寶夜間睡眠不好,瘙癢、腸胃系統(tǒng)疾病或呼吸性疾病也會使寶寶從夜間睡眠中驚醒。

睡前煩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睡醒后顏面發(fā)紅、呼吸急促可能是發(fā)熱;若入睡前愛用手搔抓肛門,可能是患了蟯蟲病;患佝僂病的寶寶也常會在睡眠中啼哭,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時容易激怒;而睡覺前后不斷咀嚼、磨牙,則可能是睡前過于興奮或有蛔蟲感染。

帶寶寶去醫(yī)院看病 這幾件事情千萬別做!(3)

寶寶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是弱勢群體,是需要照顧和關懷的。每個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來照看,給了孩子最優(yōu)質的條件,但孩子因環(huán)境的變化而很容易生病,這讓一家人都特別的難受,孩子感冒生病是時常會發(fā)生的事情,家長就要帶著孩子上醫(yī)院了,寶寶經不起折騰,家長還需耐心對待!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