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健康網(wǎng),分享健康養(yǎng)生科普知識及生活小常識

首頁 > 人群 > 幼兒 > 寶寶腹瀉要如何護理?秋季孩子腹瀉怎么辦?[圖]

寶寶腹瀉要如何護理?秋季孩子腹瀉怎么辦?[圖]

大眾健康網(wǎng) 2019-11-26 14:02 腹瀉拉肚子消化

腹瀉是很多寶寶會出現(xiàn)的癥狀,有時候是因為食物不潔導致的,也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的腸胃出現(xiàn)問題,消化不良引起的,需要及時的護理,減緩孩子的不適癥狀,秋季是孩子腹瀉比較常見的時候,那么寶寶腹瀉要如何護理?秋季孩子腹瀉怎么辦?

寶寶腹瀉要如何護理?秋季孩子腹瀉怎么辦?(1)

1、腹瀉寶寶的護理

1.注意衛(wèi)生,消毒用具

孩子得了秋季腹瀉,一定要注意衛(wèi)生。父母護理孩子前后自己要認真洗手,以免交叉感染;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注意清洗消毒,特別是奶瓶,每次使用完要及時清洗,最好高溫消毒20分鐘。大一點的孩子(2歲左右)的餐具與大人分開,腹瀉孩子用過的便器要徹底消毒。

2.勿濫用抗生素

秋季腹瀉的“肇事者”是輪狀病毒,它跟其它病毒一樣,不怕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只會適得其反。崔其亮說,如果對秋季腹瀉的孩子濫用抗生素,不僅會消滅腸道里正常的細菌,引發(fā)菌群失調,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而且細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還可繼發(fā)霉菌性腸炎等,使腹瀉遷延或加重。

專家認為,從臨床看,對于飲食不當、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兒腹瀉,用抗生素也沒有作用。對于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只要做好補液,選用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和黏膜保護劑,大多數(shù)患兒可以康復。

3.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秋季腹瀉時,孩子會有頻繁的水樣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時呈白色米湯樣或清水樣。反復的腹瀉會使孩子體內水分丟失,為了預防孩子脫水,可以給患兒飲用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簡寫ORS,各醫(yī)院和大藥房都有出售)。孩子每腹瀉一次,服ORS約50—100毫升,可起到預防脫水的作用。

在沒有標準ORS的情況下,可用米湯加鹽混合成溶液。具體配方是:米湯500毫升(一礦泉水瓶)+白糖10克(啤酒蓋兩平蓋)+細鹽1.75克(約1/3啤酒瓶蓋)+水500毫升,以上材料煮滾2-3分鐘后,待涼。按孩子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如孩子腹瀉加重,并伴有高熱、吐瀉頻繁合并脫水現(xiàn)象時,應及時到醫(yī)院治療。

4.家庭護理,細致觀察

腹瀉的孩子很容易精神萎靡,因此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面色、體溫等變化,注意脫水是否改善。此外,還要觀察孩子大便的次數(shù)、量及性狀,看病情是否有變化。

“護理患兒前后,家長都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患兒每次大便后應及時更換尿布,并用溫開水沖洗肛門及周圍,預防發(fā)生臀紅及泌尿系感染。如果已經形成臀紅,可涂鞣酸軟膏或金霉素軟膏或魚肝油等?!?

5.適當飲食,無需禁食

秋季腹瀉的孩子一般不需要禁食,即便要禁食,也不宜超過6-8小時。因為禁食可能會導致孩子饑餓性腹瀉,出現(xiàn)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但腹瀉的時候不能吃高蛋白、高營養(yǎng)的食物,否則也可能會加劇腹瀉,不利于孩子腸胃的修復。

秋季腹瀉的治療要點就是繼續(xù)喂食,吃母乳的孩子,可少吃多餐;人工喂養(yǎng)的孩子,吃去乳糖的奶粉,或已經稀釋過的牛奶;而已添加輔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面條。一般來說,秋季腹瀉的病程有5-8天,這期間不用禁食也不用進補,關鍵在于清淡好吸收。

專家強調,當孩子腹瀉情況嚴重,或者伴隨其他癥狀,父母必須及時帶孩子就診。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去醫(yī)院就診時,別忘帶上孩子的大便,因為只有查大便,才能準確診斷小兒屬于哪種腹瀉,以便對癥處理。

2、小兒腸胃炎的誘因

1、病毒感染

導致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其中輪狀病毒是主要致病病毒,70%寶寶發(fā)病都是受它影響。

2、細菌感染

比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空腸彎曲菌是常見的致病菌,多潛伏在未煮熟的鮮肉、未經消毒的牛奶及海產食品中。

3、氣候變化

冬季早晚溫差大,忽冷忽熱對腸胃嬌弱的寶寶來說是不利的,因為過冷會使寶寶胃腸蠕動增加,過熱又會使寶寶的胃酸及消化酶分泌減少,冷熱條件的變化極易誘發(fā)急性腸胃炎。

4、不合理喂養(yǎng)

寶寶在節(jié)假日期間難免多攝入食量,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者吃太多油炸、煎烤食物,很容易打亂胃液的分泌,進而誘發(fā)腸胃炎。

5、用藥不當

冬季天氣寒冷,不少寶寶患上了感冒、發(fā)燒等疾病。而部分患病寶寶如果使用了抗生素,容易造成腸道內菌群失調,以致消化酶分泌減少,進而誘發(fā)胃腸炎。

最新文章

  • 運動
  • 膳食
  • 醫(yī)學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