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總是吃不好,所以從小就有貧血的毛病,每次蹲久了就會眼前一黑,有的時候甚至會頭暈,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暈倒,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貧血呢?越快越好的方法,或者說吃什么可以防治貧血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股前區(qū),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化血為氣,運化脾血,可以用于治療與血液循環(huán)有關的疾病,刺破血海穴,可以清除人身體里的淤血,促進新鮮血液生成。
每天上午9-11點,是脾經最活躍之時,可以輕柔地按摩大腿內的血海穴,每側按摩3-5分鐘,可以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病,以及血虛、血躁,血稠引起的皮膚癢。
2.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肚臍下方4指寬之處,此穴又稱下丹田,是任脈之穴,也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統(tǒng)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輕輕按壓關元穴,8次為一輪,按摩3-5分鐘即可,可治療各種血癥,并能強健女性生殖系統(tǒng)功能,注意飽食后不可按摩。
3.腎俞穴
由肚臍引水平線至背部脊椎,可找到第二腰椎,天樞穴就在此處。此穴外散腎臟之熱,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之,通過于腎俞穴的按摩,可以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
雙手拇指點按腎俞穴50次,以感覺脹痛為宜,可以治療男子遺精,陽痿,以及女性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等,另外,還能改善遺尿,水腫,耳鳴,耳聾,腰痛等癥。
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此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一大要穴,具有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yǎng)腦髓,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之功效。
經常拍打、按摩或是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胃動力不足等癥狀,但胃酸過多、空腹燒心者不宜灸足三里。
1.龍眼枸杞粥
龍眼肉、枸杞各15克,黑米、粳米各50克。食材洗凈,一起放到鍋里煮沸,至米爛湯稠。
作用:益氣補虛,養(yǎng)肝益血,補血生血,改善貧血患者膚色蒼白,食欲不佳等癥狀。
2.韭菜炒豬肝
豬肝100克,韭菜50克,處理干凈食材后,一起放到鍋里炒熟,調味即可。
作用:益血補肝,非常適合血虛萎黃、貧血、慢性肝炎等的患者食用。
3.豬肝粥
豬肝100克,粳米100克。將豬肝洗凈切碎,與粳米一同入鍋,加蔥、姜、油煮粥,可分幾次服下。
作用:補鐵補血,改善血虛萎黃、貧血等等病癥。
4.當歸羊肉湯
當歸30克,生姜50克,羊肉150克。處理好食材,用砂鍋煮沸,加鹽、佐料少許調味。
作用:補氣益血,祛寒止痛,可改善氣血兩虛,調理月經不調。
(1)要增加食物攝入
貧血的老年人要增加食物攝入量,增加主食和各種副食品,保證能量、鐵、蛋白質、維生素B12、葉酸的供給,提供造血的必需原料。
(2)調整膳食結構
一般來說,老年人膳食中動物食物攝入減少,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利用率差,因此,貧血的老年人應注意適量增加瘦肉、魚、禽、動物血有肝的攝入。動物性食品是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吸收利用率高,維生素B12含量豐富。新鮮的水果和綠葉蔬菜,可提供豐富維生素C和葉酸,促進鐵吸收和細細胞合成。吃飯前后不宜飲用濃茶,以減少其中鞣酸等物質對鐵吸收的干擾。
(3)適當使用營養(yǎng)素補充劑
當無法從膳食中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素時,可有選擇地使用營養(yǎng)素補充劑,如鐵、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
(4)選用含鐵的強化食物
如強化鐵的醬油、強化鐵的面粉和制品等。國內外研究表明,食物強化是改善人群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
(5)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除了膳食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以外,還患有其他慢性性病,這些慢性疾病也可導致貧血。因此需要到醫(yī)院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原發(fā)性疾病。
金剛坐是瑜伽中常見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功效——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剛坐還有哪些好處?瑜伽金剛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眾健康網一起